網頁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2015-8-20 函館 五稷郭

2015-8-20 函館 ,今日第一站:五稷郭。

函館市,舊稱箱館,是一個位於日本北海道南部龜田半島上的城市,是北海道連接本州的大門,東、南、西方分別被被津輕海峽和函館灣包圍,現為中核市。在人口上,函館是北海道第三大城市,道南地區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渡島支廳辦公室的所在地。
因為三面環海,漁業相當發達,自古以來就是優良的漁港,因此漁業和水產加工業一直是本地的主要產業,其中烏賊更是主要的特產。同時因為函館港是日本最早和外國通商的港口之一,從幕府末期就開始有西方文化傳入,因此許多遺留至今的史跡帶動了觀光產業的發展。
由於1454年開始,有許多來自津輕地方的豪族在原為漁村的此地建立宅邸(日文稱為「館」),因為這些宅邸的外型類似箱子,因此得到了「箱館」的地名。直到1869年,日本將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同時將箱館改名為函館

交通局的起源是在1897年開始營業的龜函馬車鐵路。1913年,此鐵路由函館水電所繼承,並且開始將其電氣化,並在1943年將已經全面由電力控制的電車業務轉讓至道南電氣軌道。同年,由於陸上交通事業調整法的緣故,函館市接收該業務。
黃金時期時,函館市電車共有6條路線(12個系統)、總長度為17.9公里。但是由於乘客數量下降及經營環境困難,分別在1978年(昭和53年)、1992年(平成4年)及1993年(平成5年)取消部份路線,現在共有4條路線(2個系統)、總長度10.9公里正在營運。此外,現在正在討論是否需要延伸五稜郭公園前~富岡~美原、湯之川~函館機場的路線。
   五稜郭是一座西式堡壘,約於150年前竣工落成。登上矗立一旁的五稜郭塔(高約107m),自觀景台放眼望去,由護城河切隔而出的星型迷人景致,一覽無遺。護城河沿岸種植了約1600棵櫻花樹,每逢春季就搖身一變成為一處北海道賞櫻名勝。而夏季綠葉、秋季楓紅、冬季白雪更是為護城河鑲嵌滾邊,風情萬種,美不勝收。
五稜郭:五稜郭(ごりょうかく Goryōkaku)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由江戶幕府在蝦夷地的箱館(現北海道函館市)郊外建造的一座星形要塞,與同一時期建成,位於長野縣佐久市的龍岡城同樣被稱為「五稜郭」[1],但是多數提及五稜郭便是指位於函館的城跡。
雖然,在計劃興建城池時已經使用五稜郭作為名稱[3],但是在建造期間又曾經稱為龜田役所土壘或龜田御役所土壘。城池位處的地方本來是濕地,植有大量細柱柳,因此又稱為柳野城。
箱館開港時,原本建於函館山山麓的箱館奉行所搬遷至五稜郭。然而,在慶應2年(1866年),江戶幕府在城池建成後僅兩年,隨著江戶開城而滅亡,五稜郭由箱館府接管一段短時間後,在箱館戰爭中遭到舊幕府軍佔領,並且成為其根據地。進入明治時代後,城內除了一棟建築物外其餘全數被拆除,並且改建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練兵場。其後在1914年改建為五稜郭公園,並且對外開放,自此成為函館市民的休憩地方和代表函館的旅遊景點之一。
五稜郭獲日本政府指定為特別史跡,並且作為「五稜郭與箱館戰爭的遺構」而入選北海道遺產。與此同時,五稜郭是由文化廳管有的國有財產,由其授權予函館市,並且交由函館市住宅都市施設公社(指定管理者)負責管理。
五稜郭塔,聘用一 d 特殊學校的學生去做簡單的清潔工作!
薩長先遣隊:薩長軍自稱效忠天皇!和當時的幕府開戰!
箱館戰爭(日語:箱館戦争)是日本戊辰戰爭中的一場戰役,也是明治新政府軍和舊幕府軍之間的最後一戰,發生於1868年12月4日─1869年6月27日(即舊曆明治元年10月21日 - 明治2年5月18日)。因榎本武揚等人的投降,舊幕府勢力的抵抗完全結束,戊辰戰爭宣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