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2015-2-11年初四又路過動漫基地!

我們那年代,公仔書是伴我們成長的事物!
剛中學畢業!曾經迷戀過做插圖、畫漫畫!
不過知道呢類工作,不能糊口!有幾多個馬榮成、黃玉郎咁!畫出千萬身家!
 

  《ICAC:牛扒費》和《ICAC:黑白》同由許鞍華執導,1978 年播出,故事講數名工務局高職人員收受建築公司賄款,讓偷工減料樓宇蒙混過關。廉政公署調查員(劉松仁、關聰飾)力查 60 萬元「牛扒費」黑錢的來龍去脈。數番波折,終於找到破綻,把貪污者一網成擒。
 水滸傳 與 水虎傳!當然是水虎傳 過引好多!
  1986年徐克成立了「新視覺特技工作室有限公司」
徐克制作的首部動畫片《小倩》把電腦渲染的3D畫面放進動畫里,成為香港本土第一部真正的三維電腦動畫片。雖然當時引發了巨大爭議,卻為後來的技術打下了基礎,現在很多人會用這種方式來製作。

 2001年《老夫子》中再次將真人與動畫結合的影像創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他摒棄了當年《開心鬼》里將平面動畫人物立體化的方法,而是通過3D構圖設計將老夫子、大番薯及秦先生變成「真人」,整部戲的3D動畫水準雖不及好萊塢,卻已在香港電影中佔得翹楚。」

 呢個麥嘜!是麥家碧是香港著名兒童漫畫《麥嘜》系列的共同作者之一:麥家碧負責插圖,而謝立文(現為麥家碧丈夫)負責故事創作。1988年在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畢業,1990年在《小明周》連載「麥嘜故事
  早期的《麥嘜》系列故事先在《明報周刊》的彩頁出現,每期以兩全版刊登一個故事,對象是成年知識分子。後來適合兒童閱讀的題材同時在《明報周刊》附送的《小明周》上刊登。隨著故事結集的出版,《麥嘜》系列故事開始普及化和受歡迎。至1993年《星期天周刊》創刊,作者二人隨《明周》知遇者雷偉坡過檔,全力發展兒童雜誌《黃巴士》,隨《星期天周刊》附送。其後《星期天周刊》因政治理由停刊,《黃巴士》也消失於市。至1996年,《黃巴士》獲得資助獨立創刊,兩年後改以雙周刊的形式出版,之後改成月刊形式出版,為提高吸引力,不時附送精品,主要為與《麥嘜》系列故事題材相關,例如麥嘜吹氣相架,春田花花小學生字簿等。至於雜誌內容就跟一般兒童雜誌不大相同,頗有成人世界的深度和闊度,表達形式也與成年人的雜誌相似。麥嘜走紅,與其琳瑯滿目的文具和精品及後來的電影不無關係。因此,亦有讀者認為麥嘜已經變得太商業化。
《麥嘜》的名稱源自故事中的主人翁——「麥嘜」。據作者解釋,「麥嘜」名字是個雙關語。含意一來自「豬嘜」(香港俗語,形容有些傻、笨的人,非貶意)。因繪畫者姓麥(麥家碧),故改姓麥。另一含意是「豬嘜」發音接近英文「Dreamer」(做夢者)。作者稱希望所有人都不怕傻、笨,都愛做夢,追求夢想。
麥嘜其實沒有一種定性——時而很有文學修養,能滔滔不絕說莎士比亞,時而只是一頭頭腦簡單的家豬;這一點是牠與被定性為「蠢蠢地」的表哥麥兜最大的分別。
 《麥兜菠蘿油王子》(McDull, Prince de la Bun)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香港動畫電影,由袁建滔擔任執導,以及由劉德華、吳君如等擔任聲音演出。
故事主要講述麥太(由吳君如配音)和麥炳(由劉德華配音)在青年時候的故事。
 麥嘜原本是大嶼山豬場裏的一頭豬,有一晚雷電交加,豬場的豬都走散了。其後,當時在大嶼山旅遊的爸爸和媽媽(從前為俠盜「俠侶北北蟬」)發現了只有一個月大的麥嘜,並把牠帶回市區收養,和家裏的兩名孩子達達和緣緣生活。
麥嘜有位叫麗莎的筆友,她是頭野豬,長得不太漂亮但善解人意。
麥嘜在大角嘴的春田花花幼稚園和其他動物上課。牠的同學有:
雄性家貓得巴
心地善良的鵝菇時
烏龜阿輝
雌性牛阿May
經常和阿May分享減肥心得的雌性河馬阿June
一位豬同學、他的表哥麥兜
牠們的班主任是位叫做Miss Chan的人類。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校長也是人,而且長得和故事裡眾多其他人類角色一模一樣。幼稚園的校訓是「吾德物賜」,是作者取英國「吳德物次」牌「肥仔水」(嬰兒腸痛水)諧音而成的;而當中的「德」及「物」二字亦剛好幽香港大學校訓「明德格物」一默。而春田花花幼稚園的校歌頭段,則寄調自《國際歌》,再填上粵語諧音的歌詞。
麥嘜剛「出道」的時候,故事大部分情節都圍繞麥嘜家裏的種種情境。後來焦點漸漸轉移到春田花花幼稚園、麥嘜和一眾同學上下課時的事。
 俠侶北北蟬


 

6 則留言:

  1. [動漫基地] 在哪裡 ?
    有定期性的展覽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小時候跟婆婆和表姐!住係綠屋隔離的舊唐樓的頭房!
      從前的舊樓,分頭房(有窗、面向電車路),中間房、尾房!一般都係間三間房!
      每星期六、日,朝早都會去綠屋前的大牌檔食早餐!斗零白粥、斗零油炸鬼!牛肉粥、艇仔粥就要兩毫!貴野!
      又或者叫碗牛腩碎的車仔麵,都係一毫子!食完麵,仲可以加啖湯飲!

      刪除
    2. 好懷念一毫子一碗麵的日子. 那時候最鍾意食粗麵, 以為佢比幼都抵食D.
      有時鬆爽D , 會加D豬雜牛雜.......
      想起都仲流口水.

      刪除
    3. 哈哈!我都係這樣,總以為粗麵抵食 d!麵多點!

      刪除
  2. 動漫基地(英文:Comix Home Base),位於香港島灣仔茂蘿街1號至11號單數門牌及巴路士街6至12號雙數門牌合共10幢唐樓,其前身為綠屋,現已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綠屋建於1920年代,分兩批完成,最早一批在1916年至1922年間落成,樓高4層,是廣東式四層高唐樓的典型建築,包括露台建築。綠屋本來沒有名稱,因後來政府在收回綠屋後,其中茂蘿街的3、5及7號以綠色的油漆美化外牆,綠屋因而得名。
    市區重建局於2005年計劃將綠屋發展為創業工業場地。2007年11月2日,地政總署宣佈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茂蘿街及巴路士街的私人土地業權,以便市區重建局進行市區更新計劃。
    2013年7月中,市區重建局宣佈完成活化「綠屋」,並命名為「動漫基地」。地下用作零售、畫廊及美術館等,1樓用作展覽空間及零售,2及3樓用作動漫藝術工作室、興趣班,以及出租予文藝團體用作不同用途,整個群組由香港藝術中心獲批五年主營運合約。
    動漫基地2013年共錄得25萬人次訪客紀錄。有逾四十個教育團體合共逾兩千人,包括中、小學生,到過基地參觀或出席漫畫活動。
    面向茂羅街的6幢唐樓保留舊樓的紅磚牆、中式斜瓦頂、木樓梯和法式門窗等原有特色。建築物早年被政府收購時髹上僅適用於木材的油漆,令磚牆質料被破壞,現髹上20世紀初原來的黑白色,將建築物回復原貌。但巴路士街的4幢唐樓則因結構欠佳,樓宇後半部分已拆卸,只保留了由石屎建造的露台牆身,在其後面設支架,並於3樓提供空中行人走廊,連接巴路士街及茂羅街兩組建築物,讓遊人可從高處觀看在約300平方米公共空間舉行的活動。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五年主營運合約....]]
      過幾年返去, 唔知仲有冇得睇呢?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