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2014-9-26宇治之平等院

2014-9-26 宇治之平等院!
去到都差不多天黑,當然又錯過參觀的時間!


夢浮橋:源氏物語的章節!
 《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故事的主角為天皇桐壺帝之子,因天皇不希望他捲入宮廷鬥爭,因此將他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又因其予人光明燦爛之感,故美稱為光源氏。
故事圍繞著他和一系列女子的愛情展開:早先他因為得知父親的寵妃藤壺長得很像自己已故的母親桐壺更衣,因此時常親近藤壺,長大後演變為對藤壺有戀慕的感情;然而藤壺畢竟是庶母,即使年紀只差五歲,仍不能親近,因此源氏終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壺一般的理想女性。後來他找到了藤壺的姪女若紫,長得和藤壺很相似,便帶回家中教養成心中思慕的理想女性,此女即後來的紫上。然而紫上在名份上並不是源氏的正妻,在光源氏晚年,他受其兄朱雀院之託,娶了自己的姪女,即朱雀院與藤壺之妹所生的女三宮做正妻,此舉令紫上心碎。而年齡跟他相差頗大的女三宮最後也與人私通生子,最後女三宮出家,紫上不久病逝,光源 氏在經歷世事後也遁入空門,出家為僧。


光源氏一生光耀無比,最後官至太政大臣,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他與後母藤壺的私生子冷泉帝暗中得知光源氏實為生父後,賜他準太上天皇的地位。
從《匂宮》這一卷開始,講述光源氏死後其子孫間的愛情故事。從《橋姬》到《夢浮橋》這10卷則合稱為「宇治十帖」,以京都和宇治為主要舞台,描述女三宮之子薰之君、源氏外孫匂宮和源氏之弟八之宮的三個女兒──大君、中君及浮舟──之間糾葛的愛情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年代女子多半是沒有地位的,因此原書中所有女子都是沒有名字的,她們那些美麗的名字是後人依據篇名或是一些故事中的敘述特徵所加上的。作者紫式部的真實姓名也沒有記載,「紫」是後人取故事女主角「紫上」的「紫」字,而「式部」則是作者父親的官職名。
紫式部(973?-1014或1025年?),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出身貴族文人世家,父兄皆善漢詩、和歌。本姓藤原,實際的本名不詳,據猜測可能為藤原香子或藤原則子。中古三十六歌仙、女房三十六歌仙之一。其和歌曾收錄於《小倉百人一首》。
幼時從父藤原為時學習漢學,通曉音律和佛典。1004年4月,紫式部喪夫寡居,應召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同年秋開始創作《源氏物語》。
紫式部的確切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她出生於973年前後,去世於1019—1025年間。紫式部不是她的真實姓名,古代日本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因而女作家並沒有真實姓名流傳下來。據考證紫式部原姓藤原,她的父親藤原為時曾任「式部大丞」的官職,加之《源氏物語》中的紫之上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們把《源氏物語》稱為「紫物語」,把作者稱為「紫式部」。
2000 日元:《源氏物語繪卷》第38回“鈴蟲”中的兩幅插圖,其中一幅插圖是光源氏和冷泉院會面的場面,另一幅是文字部分,兩幅插圖重疊在一起;右下方選用了13世紀鐮倉時代前期繪制的《紫式部日記繪卷》中的紫式部形像。
紫式部出身於中等貴族家庭,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從小博聞強識通曉漢文,廣泛涉獵中國古代文化典籍。21歲時,紫式部嫁給比自己大20多歲的藤原宣孝,做了他的第四個妻子。雖然一夫多妻的家庭使紫式部感到了壓抑,但宣孝對她才能的賞識,還是令她感到了幸福。不幸的是這種和諧的婚姻生活十分短暫,兩年後宣孝就因病去世。紫式部帶著年幼的女兒藤原賢子開始寡居的生話,從此並無再婚。

寬弘2年12月29日(1005年1月31日),紫式部受召入宮侍奉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道長之長女)藤原彰子,並擔任貼身女官,負責為彰子講解《日本書紀》和白居易詩作,官名藤式部,後改為紫式部,深受天皇和藤原道長賞識,大約於1013年左右離開宮廷。這段經歷使紫式部得以熟悉皇家生活,體察了解宮廷內幕,這為她創作《源氏物語》做了生活認識上的準備。且在這段宮廷歲月中,紫式部展開了長篇小說《源氏物語》的寫作。
紫式部一生經歷諸多坎坷。父親在仕選上的磨難、自己在一夫多妻制婚姻生活中的痛苦、過早的寡居等等都促使她更多地思考人生、命運等問題。而宮廷內部的政治傾軋、權利鬥爭、皇家婚姻背後的政治圖謀、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血淚,使紫式部對人生的觀察與思考更為深刻。

宇治川河!


平等院,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沿著宇治川邊興建,是日本早期木構建築,據信是古代日本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極致具體實現。
該院興建於西元1053年,由平安時代權傾一時的藤原賴通改建其父別院[1],規模相當今日1/2宇治面積的平等院乃為引入宇治川水,依佛教末法之境,在水池之西建造阿彌陀堂,水池之東則建構象徵今世的拜殿,打造『淨土庭園』之喻的代表建築,其規格更為後來日式庭園的參考指標。

古老的平等院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面對「阿字池」而建,初期因置奉「阿彌陀如來」與51尊「雲中供養菩薩像」得名的「阿彌陀堂」,後因「阿彌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飛的禽鳥,在中堂脊沿更有兩隻尊貴象徵的金銅鳳凰像,遂在江戶時期,更名為「鳳凰堂」。
「鳳凰堂」可說是集繪畫、建築、工藝與雕刻等藝術國寶於一堂之作,在『木造天蓋、雲中菩薩供奉像、鳳凰金銅像、梵鐘與壁畫』等稀有國寶級文物與「平等院」自身的歷史價值條件下,在西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在現今流通的10日圓硬幣與10000日圓紙鈔背後,更可見「鳳凰堂」圖案,代表著此處對大和民族的重要意涵。


















10 則留言:

  1. 古代啲日本畫,裡面啲人有啲恐怖。

    回覆刪除
  2. 還在港的時候 , [ 明月] 有林太乙女士寫的[枕草子] 解讀和翻譯 , 很好看.
    [源氏物語] 好像也有提過, 但忘了.
    讀這兩本書, 一定要有寧靜的心和全情投入 , 不然的話, 是很難看下去的.
    那年代大家都熱[盲俠] , [ 柔道龍虎榜] 和[ 二人世界]......所以日本文學熱過一陣子............
    [釣魚台事件]之後 , 大家心情不一樣了...........................
    有點可惜 :
    [體育, 藝術 和文學] 其實不宜跟[政治] 混為一談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日本人裡外不同!表面上好有禮貌,客氣!其實心底仍是恨中國人!排外的國家!

      刪除
  3. Fatty Kor ;
    這輯相片更深刻看到日本景色的地貌,尤其是那些石栱橋,我曾數次到日本跟團旅遊,這種體驗及相片非自由行不可得到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自由行和旅行團係兩種感受!
      跟團去多好多地方,但不能細心去感受!
      講起橋,想當年所謂(武漢長江大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而家四處都係橋!
      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規劃始於1910年代,由1913年至1948年間曾先後四次進行長江大橋的勘測、選址和設計,但幾次規劃都因經濟、戰亂原因而擱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被列入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0年起正式開始進行大橋的測量和設計,1955年9月動工建造。由於採用了新的管柱鑽孔法取代傳統的氣壓沉箱法,大大加快了大橋的建造速度,使武漢長江大橋竣工日期提前2年,1957年10月正式通車。
      武漢長江大橋為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雙向四車道的公路橋,兩側設有人行道;下層為京廣鐵路複線。大橋自建成以來,一直都是武漢市的標誌性建築,同時也是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刪除
  4. Fatty Kor ;
    在2000年到華東旅行,在南京曾坐旅巴經過長江大橋,(並非武漢長江大橋)但我印象中與你描述相同,有上下層及鐵路,不過橋頭關卡駐有重兵,介備森嚴,印象深刻.

    回覆刪除
  5. 長江一共有三條大橋,第一條是武漢!第二條是南京!有幸三條都去過!
    =====================================
    南京長江大橋位於長江下游345公里處,中國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的特大雙層鋼桁梁橋。大橋是華東交通的關鍵工程,上層為路寬15米、全長4588米的四車道公路橋,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越長江的公路網;下層為寬14米、全長6772米的雙軌複線鐵路橋,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使中國交通大動脈京滬鐵路得以貫通,是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大橋通航淨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淨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吳淞高程+8.27米)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於1968年,是繼武漢長江大橋和重慶白沙沱長江大橋之後第三座跨越長江幹流的大橋,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國設計建造並基本採用國產材料的特大型橋樑,因而在中國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該橋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曾經以「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記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
    呢條係現代建築的!
    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石板坡與南岸區梨子園之間,1977年11月動工興建,於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車,總造價為6468萬元。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是長江上游第一座公路橋樑,也是重慶主城區在長江上的第一座橋樑。
    石板坡長江大橋作為重慶主城區城市幹道組成部分,交通流量非常大,截止2008年,已經通過汽車超過30億輛次,是中國車流量最大的大型跨江橋梁。該橋原有設計日交通流量為2萬輛,但實際日交通流量已達8萬輛,必須擴大通行能力。

    回覆刪除
  6. Fatty Kor ;
    資料十分齊備,令人嘆為觀止,不過我却如獲至寶,全部細看,謝謝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年青時去大陸旅行!資料搜集較難,要平時留意好多大陸報紙的資料,漸地養成剪報的習慣!不過經不起幾次搬屋、掉了!
      讀書時好讀雜書、腦海中仍記得好多古靈精怪的資料!
      好似故宮九龍壁,有一條係木造的...........慈禧殿前的梯階裝飾,係鳳在上、龍在下!................去到現場,就會睇得好過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