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同事話會去呢度做導賞指導員!
香港軍火庫!真係第一次聽這地方!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將展出世上其中兩件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俗稱「石卷」的《加百列啟示石碑》,以及死海古卷中歷史最悠久、保存得最完整的《以賽亞書卷》全卷仿製品,是香港和中國首次展出。展覽亦包括近五十件來自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的考古文物。
《聖殿、經卷與使者:羅馬時代以色列地區之考古發現》為你揭開《加百列啟示石碑》和《以賽亞書卷》背後的謎團和意義,由此認識第二聖殿時期耶路撒冷在公元前後一世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覽不但從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教歷史、宗教、物質文化及社會背景研究《加百列啟示石碑》和《以賽亞書卷》,更探討了當時該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儀式與習俗。展覽同時展出一些稀有藏品,例如聖殿山上的石雕殘件,以及在耶路撒冷希律區與昆蘭死海地區出土的骨龕、器具、玻璃和陶瓷。是次極為難得的展覽,地點為麥禮賢夫人藝術館,展期由2014 年 11 月 4 日起至2015年1月25日,為期十一個星期。
左邊是英國領事館!
新建的建築物,作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正門,上層設有接待處、訪客中心及香港賽馬會廳;下層設有由本地星級名廚Tony Cheng及創立The Drawing Room的顧問主廚Roland Schuller策劃的高級酒吧餐廳AMMO及商店。
城市規劃委員會在2002年10月批准亞洲學會提交的規劃申請,於2004年12月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保育計畫。2005年9月,獲得私人協約方式批租21年,香港政府收取1千港元作為象徵式租金,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於同年宣布正式借用金鐘正義道前軍火庫作為永久會址,並且以兩億港元進行復修工程,其中香港賽馬會捐出的1.25億元,會址將會以非牟利形式運作,舉辦各種講座、研討會、藝術展覽及電影放映等,所有收益均會撥作維修和營運用途,當時預期於2008年首季落成。
因為工程進行時掘出4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遺留下來的大炮,又在工地附近森林內發現有果蝠棲息,是故須要改變架空天橋的設計,以確保工程不會破壞附近的歷史文物和生態環境,工程費用因此由預計的2.05億元倍增近一倍至3.95億元,完工日期亦延期至2012年初。
此外,亞洲協會於2012年2月9日開始開放現址予公眾參觀及租予學校或其他團體使用,同時安排免費的古蹟導賞團,公眾可以於網際網路登記,團體將會安排知名人士或專業導賞員導覽。亞洲協會表明,經政府協議後,只接受與協會宗旨或文化藝術相關的場地租借申請,其他非相關的商業或私人活動,如拍攝婚紗照則免問。
張洹作品:長島佛
張洹,1965年出生於河南安陽,1988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199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碩士進修班,1998年移居美國紐約。
張洹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行為藝術家之一,以一種極端卻深刻的方式警醒著世人對人類生存終極命題的追問與反思。
劉鑾雄劉秀樺空中花園
連接前往上層古蹟區的行人天橋。天橋為保存果蝠棲息地,設計由直線改為臂彎形,上層稱為康本橋,下層則命名為果蝠橋
軍火工場
建於1863年至1868年間,是混合炸藥的工場,現改為韓禮士行政樓、利國偉廳及瑞信廳。原設於火藥庫的海軍界石,設於工場旁的庭園內。
護堤
軍火庫設有兩座人工護堤,分隔軍火工場、軍火庫A及軍火庫B,以防止軍火庫爆炸波及其他設施。在工程中發現4支大炮經修復後被放置在護堤A兩端。
軍火庫主要為域多利軍營貯存與混合火藥,並在此進行處理、包裝、儲存及分發火藥到全港各處的防禦基地。建築群分為上層平台及下層平台,其中位於上層平台的軍火庫及舊實驗室在1868年落成,1901年至1925年間建成軍火庫B,以及兩個用以分隔軍火庫的防爆破安全土堤。英軍在1930年代在下層平台又興建了軍營GG座,作為軍事物資的補給前哨站和火藥庫。
英軍於20世紀初完成擴建後,於1910年將軍火庫移交給英國皇家海軍,至1979年英軍遷出域多利軍營後,軍火庫成為各個政府部門的工作間及倉庫,而GG座則曾用作英國皇家陸軍財務隊的軍餉辦事處、維修承辦商的工作間,以及土力工程處的土芯樣本貯存室,至1980年代起荒廢。
火藥軌
被保留的軌道,原是軍火庫內連輸火藥用,以架空繩道運往金鐘軍器廠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